面对着我们内外最为机械、最为刻板的重复,我们从中不断地提取出微小的差异、变易和变状——这便是我们的现代生活。——德勒兹《差异与重复》
前言
我阅读德勒兹,差不多是和阅读拉康同时开始的。然而,由于国内德勒兹的资料较少,译本也少,我对于其思想的理解难免出现偏差。目前对于德勒兹研究最多的国家,似乎是日本——等我再学一阵日语,我说不定会修改这篇文章。
我之前说过,在我这里,德勒兹提供了一个完美的、精巧的形而上学模型。
引子
如果说,在拉康那里,欲望是无法触及之物,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原罪,那么,在德勒兹那里,欲望就是一种革命性的力量,是主观能动性的基石,它驱使人们去改变世界。
如果说,在现代心理学那里,精神分裂是一种疾病,那么,在德勒兹那里,精神分裂代表着彻底的革命性,代表着无尽的可能性。
本体论:块茎
万物皆是块茎(rhizome)。
什么意思?
首先,我们不得不提到康德。康德认为,物体本身是无法被认知的,我们只能通过经验来认知物体,而经验,即是语言。
而语言,则可以看作一个一个的能指/符号,分散在我们的认知世界中。我们对于一个事物的认知,可以看作某些能指的相互作用。这样,这些能指搭建起来了一张网——如同植物彼此相连的块茎,如同真菌的菌丝一样——任意两个能指之间都彼此作用,而全部能指的整体,搭建起来了我们对于事物的认知。
这样的网就叫做块茎——一个植物学的概念。德勒兹的一大特点,就是通过引用其他学科的概念,来搭建自己的哲学框架。
块茎是无中心的,在《千高原》中,德勒兹通过这种物体的组织模式与树形结构作比较。
树形结构——参考数据结构中的多叉树结构——有一个根节点,这个根节点对其他的节点有统摄作用,此外,父节点也会统摄自己的子节点。这样的结构是固化的。
块茎是流动的,因为块茎可以方便地变化,加入一个节点,删除一个节点,都很方便。其实,在德勒兹那里,块茎里面没有点,只有线,纯粹的线。
变化:结域-解域-再结域
一切事物,都遵循结域-解域-再结域的过程。
什么意思?
块茎是有一个界限、一个轮廓的,通俗理解,就是那些能指和它们之间关系的总和。然而,块茎是不断变化的——比如,在时间、空间上进行解域。
时间永远向前,我们不妨把世界看作一个视频,每个时刻的世界看作单独的一帧,每一帧每个块茎都有着自己的界限,然而当下一帧来到,这个块茎会变化。比如我面前有一杯水,在现在这一时刻的水,和下一时刻的水,是不一样的,因为它们所处的时间不一样。你可以这样理解:下一刻包含前一刻的全部信息,下一刻又有着自己的信息。
这其实是柏格森的思想——没有什么东西是完全相同的,这也反驳了哲学上的同一性——忒修斯之船根本不是原来的那个船。
现在时刻的水,有一个范围,就是结域——凝结出一个范围。然后,随着时间流逝,这个范围抹除了——在现在时刻与下一时刻之间,没有范围——这就是解域。最后,下一时刻,这个水又有一个范围——这就是再结域。
时间上是这样,空间上也是如此,只不过,空间上的变化没有这么剧烈,比如我面前的这杯水,静置10s,再移动到其它的地方——也是一个这样的过程!
那么,概念呢?我个人倾向于用集体无意识理解。
每一时刻,人们都会有全新的想法,这些想法修改了前一时刻的概念,增添了其内涵。
万物如此。
控制论:机器
德勒兹认为,社会是由无数的机器和机器的机器组成的。这是一个极具控制论(cybernetic)色彩的断言。
机器是什么?机器是这样一种东西——接收输入,产生输出。比如小学,就是一个机器,接收幼童,产出准初中生。
机器的机器是什么?是由机器组成的机器。宏观看来,机器的机器就是个机器,接收输入,产生输出。然而内部又有很多小机器,这个机器的输出可能是那个机器的输入。
后德勒兹主义者认为,在很久之前,社会还是规训社会——即权威会告诉你应该做什么。而现在是控制论社会——权威一声不吭,而你的一切已经通过机器们安置好了。
如今,权威不存在了——正如德勒兹所言——只有机器和机器性的配置。
欲望:完全的解域
人是追求完全的解域的——这就是欲望的工作。社会是限制欲望的,将人束缚在一个框里。人希望自己的界限无穷大——万物如此。
完全的解域即是精神分裂——这时的人已经没有任何束缚和限制了。这里的精神分裂不是病态的精神分裂,而是一种类似于狂喜的状态。
那么,神经症又是怎么一回事呢?因为没有办法解域——解域的过程被粗暴地中断了。解域是什么?是欲望!
如同在拉康那里,幼儿时期如果没有办法及时脱离母亲,就会患有一些奇怪的神经症,有一些奇怪的性倒错现象。
也就是说,分析精神问题的时候,要看哪里的解域出了问题,哪里欲望的释放出了问题。
正因为万物都是块茎——都是按照结域-解域-再结域的过程发展的,那么分析社会问题、解决问题等,都可以利用这个原理。
哪里的解域出了问题?哪里的解域出了问题?哪里的解域出了问题?